雄厚的辦學實力
學校辦學實力雄厚、辦學設施齊全。學校堅持"高起點、高質量、高品位"的原則,按照"生態化、園林化、數字化、人文化"的建設目標,加大投入,不斷改善辦學條件。學校校園占地240萬平方米,校內環境幽雅,花木繁茂,碧草如茵,景色宜人,處處呈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;校舍建筑面積108.31萬平方米,多媒體教室208個,運動場面積16.4萬平方米,體育教學設施齊全。圖書館藏書276.95萬冊,電子圖書7200GB,中外文期刊26971種(含電子期刊)。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.09億元。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20個,山東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,山東省骨干學科實驗教學中心13個。先進的校園網絡覆蓋全校,并設有教育技術中心、分析測試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。
強大的師資隊伍
學校按照"匯聚人才、培育團隊、成就大師"的師資隊伍建設方針,堅持引進與培養并舉,著力打造結構合理、愛崗敬業的高水平人才隊伍。目前,1804名專任教師中,教授220人、副教授629人,具有博士學位的319人、碩士學位的1005人,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,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,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,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1人,教育部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人,山東省"泰山學者"特聘教授1人、山東省"泰山學者"海外特聘教授1人、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2人、省級教學名師6人,兼職博士生導師18人。另聘有中國科學院、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及一批校外兼職教授。
開放式辦學
學校堅持開放辦學,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,已與美、英、韓、俄、澳、新等國家的5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關系,達成交流合作協議。探索與國外學校合作辦學的渠道,推進辦學國際化進程,目前已與多個國家的有關高校開展了9個合作辦學項目。重視引進國外智力工作,通過聘請高層次的國外專家、學者來校任教和講學,提高人才培養質量。大力發展留學生教育,已培養外國留學生1368人。
豐富的科研成果
學校堅持"出人才、出成果、出效益"的科研工作方針,整合科研力量,組建學術團隊,選定主攻方向,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重,積極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。學?,F有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、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院、1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、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、10個省級重點學科、3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。學校注重"產學研"結合,積極參與山東制造業強省建設,與企業、科研院所聯合設立了20余個科技研發機構,成為山東省重要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基地。"十一五"以來,學校先后承擔省部級以上課題500余項,其中國家"863"計劃、國家"973"計劃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3項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各類國家級項目等85項;榮獲各級科研獎勵近500項,其中2006年、2007年連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各一項,2008年、2009年連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項。